close

曹董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佛法,實是大眾的福氣。不過影片中(8:29起)曹董對持戒的解釋卻讓人不安,個人覺得有可能讓對剛接觸佛法的人誤以為修行不需要持戒,因此末學不自量力的提出個人看法。影片中曹董談到六祖的一句偈言:「心平何勞持戒」並解釋只要有慈悲心和平等心則不需要持戒。但「心平」這句話其實非常關鍵,佛告訴我們人因為有「我執」,也就是執著有我,而有我就有你就有他,也就有我們、你們和他們的區別,開始產生不平等心,也無法產生同體大悲心。而「我執」來自我們的第七識,修行就是要將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轉識為智完全破除我執,這才是「心平」的究竟意義。而這已經是大菩薩的境界了,絕非打嘴砲,光說不練的凡夫。我們可以進一步用這句「視冤親如己父母」來印證自己是否真的達到「心平」的境界了。若是不行,那麼還是要好好持戒修行才是。

另外整句話「心平何勞持戒」應該連著看,因為心平了,言行舉止自然而然無不合乎正理了,當然「不必刻意用心持戒」,此時正如維摩詰所說「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用孔老夫子的話「從心所欲,不踰矩」來比擬的話,當為「從心所欲,不犯戒」。因此,之所以不需持戒是因為身語意三方面均已清淨,不會再有任何不好的念頭了。又好像早期到中國,在路上隨處都看到一句標語「請勿隨地吐痰」,但你到一些先進的國家或地區則不曾看到類似標語,因為那些國家沒有人會隨地吐痰當然不需要特地再宣傳提醒了。

再舉影片(12:00起),曹董介紹了禪定,非常精彩。跳脫佛學中複雜的層層疊疊,直接宣達了六祖的心要。關於這點,末學也另舉六祖壇經中的一段對話給大家思考一下。當時武則天曾派遣薛簡去邀請六祖入京,不過六祖拒絕了。但薛簡問了一個關鍵問題:「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讀到這句話,你會不會也誤以為六祖反對禪坐呢?六祖一生正如同六祖自言:「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主要就是破當時大家對各種修行的病執,「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行於禪但不執於禪;勤誦經但不為經所縛。

如果以上說明略嫌太繁,那麼大家簡單想想六祖慧能自己持不持戒?打不打坐?修不修行?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在讀《六祖壇經》時就要非常小心了。六祖當時就告誡大眾必須注意他的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而當今此世又有多少人是上根人呢?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誤解六祖的真實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睡眠達人ir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