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到桃園平鎮民權路雙連二段附近去服務一位客人。該位客人年約四十出頭,女性,最近剛剛經歷輕微中風,體重40多,身高估計不到160公分。透過我們的枕頭測試程式後,選擇了MC006枕頭,睡了兩天覺得不舒服有輕微落枕現象,所以要求換高一點的枕頭。因為距離公司不遠,且當天剛好有其他事要到平鎮一趟,所以與客人約好下午到訪,在現場幫她實際看看。

一進房間看到床墊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臀部和腰部區域有些微下陷現象。接著請客人躺上床墊和枕頭,發現平躺時腰部區域還算水平,但是一旦側睡時,臀部就明顯地整個往下掉。又平躺時客人的額頭已經略高於下巴了,所以並沒有她所宣稱的枕頭不夠高,從現場看來反而怕不夠低。由於客人面向左邊側睡時右肩會感到不舒服,所以她平常都盡量平躺睡,但平躺時頭部又不擺正,而是必須略微側向左邊才能睡。因此從這幾個蛛絲馬跡來看,我判斷問題應該是床墊支撐力不足和平躺時頭部側一邊所導致的落枕和不舒服,所以首先應該解決的其實不是枕頭而是床墊。

進一步詢問後得知該床墊才剛剛買了一個多月而已,而且當初買的時候還跟商家特別叮嚀要硬一點的。結果花了一萬多,買了一張國外某知名品牌(雜牌)的床墊。(標註為「雜牌」是因為這個品牌授權極為氾濫,幾乎到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看到這個品牌的地步了)客人還不無懷疑地問我這是不錯的品牌吧!?其實我二十多年的經驗,還真沒看到此一品牌床墊,或許應該進一步說國內的床墊品牌其實非常浮濫,而且許多根本都算不上品牌,只是一個標籤罷了。除非是具有市場知名度,否則所謂床墊品牌只是一種標示,不能以此當作挑選標準,甚至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當然如果你曾經使用過且感到有信心的床墊,或是口碑良好的商家,此時品牌才具有參考的價值。

經過觸摸試座之後,我發現這張床墊的彈簧應該是傳統的串聯式彈簧網,所以確實是屬於偏硬的床網。但問題是上面舖陳的舒適層,厚度約有5~6公分,使用時間才一個多月,但已經可以在床面上看到凹陷的痕跡了,所以初步斷定使用的泡棉或舖料的品質可能不是很理想,導致使用一個多月後就有些微的下陷。因此,就算是床網是硬的,但是由於鋪料支撐力不足,所以整張床墊的支撐力和舒適性都大打折扣。由於該床墊是免翻面設計,所以判斷底面應該沒有使用太多鋪料才是。因此我建議翻過床墊來試試看,果然翻過來後,反面並無太多鋪料,估計在床網上只有主要支撐材料和薄薄的車花布料,這樣一來反而有救了。因為剛好她先生有一張使用了一二十年的記憶綿薄墊,於是將這張薄墊鋪在床墊上再擺上枕頭請客人再試躺,結果客人自己馬上就覺得比較舒服了。此外客人平躺時頸椎總會不自覺的側一邊睡,為了改變此一習慣,所以請客人改成側睡,然後在大腿與膝蓋之間夾上一個大枕頭,來維持腰部和骨盆的端正,藉此大幅改善側試的不舒適感,讓客人更願意、更自然地採用側睡。

最後的結果是枕頭並未更換,而透過改變床墊從原本使用的正面、翻到反面,再於反面上加鋪薄墊,等於是同一個枕頭試著搭配三種軟硬不同的床墊,當下客人自己就深深感覺到,原來枕頭的感覺是會受到床墊軟硬不同而起種種變化的。我建議客人去購買一張不超過5公分厚的乳膠墊回來鋪在床墊上使用,至於枕頭則不需要更換。

從此案例來看,如同店長在此部落格一再強調的,挑選枕頭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成功與否的所必須注意的因素實在是滿多的。

sleeping119

 

arrow
arrow

    睡眠達人ir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